没做过文字编辑的编辑人生是不完整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夏日星 Author 爱聊天的艾窝窝
这周我有本新书要下印了。因为这本书的内文是自己排版的(此文作者是独立策划编辑),所以我看到了文字编辑对内容的付出。按捺不住对文字编辑工作的感慨,想聊聊我对文字编辑工作的感受。
我曾经有个做市场推广的同事,某日,他流露出对文字编辑工作的不屑,当时就被我狠狠地怼了回去。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文字编辑的工作,一本书将失去其大部分光环。你能忍受一本装帧很赞的书有很多错别字吗?
没有做过文字编辑工作的人,永远不会理解这项工作的枯燥与残酷。
无论你在稿子里检查出多少错误,其喜悦都抵不过书印完后发现一个错别字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毁灭性打击。
这项工作最大的成就之一竟然要体现在低差错率上。
对文字编辑来说,图书出版以后,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过阵子,却还要因为各级质检再揪心一阵子。
所以,文字编辑做久的人容易变得刻板而又神经质。因为你看书稿时不能太投入,太重视情节就容易忽略掉错误;但是同时,你也不能不投入,因为有些知识或逻辑问题需要理解以后才能发现。
一般书上“责任编辑”后面写的那个名字,就是负责这本书文字编辑工作的人。在我的名字还印在这个位置的那几年里,我经常提心吊胆。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做文字编辑工作的人,上学时语知部分甚至是我所有考试项目中最弱的。我曾经因为一个编委会里的人名写错没检查出来,导致社里那本书的那一页全部撕掉重印。
我甚至十分厌恶那些给公号挑错别字的行为,其实是因为我做烦了挑错的工作。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里面万绮雯演一个交通警察,因为天天给汽车贴条,经常被车主抱怨,所以积攒了太多压力。因此她每天下班以后都要去骂其他交警作为精神发泄。我想我对工作之外的挑错行为也是同样的心理吧。
当终于有一天不用在书上这个位置写上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简直如释重负。但这时候,我又是多么希望能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的文字编辑来做我的书的文字工作。
像我这本即将付印的书稿,虽然我在改编辑几轮返稿的过程中都十分痛苦(如上图满篇红),但是一边翻看文编的修改,一边又会感动于他们对工作的认真。他们检查出的每一处文字错误,都是对这本书宝贵的付出。
虽然文字编辑工作很重要,但是除了编审或副编审职位的老师,文字编辑工作又似乎处于编辑工作鄙视链的最底层。
文编的工作因为更像是图书制作的成本,不像策划编辑是带来选题,也就是赚钱项目的,所以虽然重要却又不受重视。
在一些出版社里,文字编辑的工作是一个专门的岗位,就是所谓的文编,但文编的工资往往是最低的。在有些出版社,文字编辑工作属于策划编辑工作的一部分,看自己策划图书的稿子甚至不算工作量。在一些图书公司,因为并不按照三审三校的流程走,所以基本上没有真正符合要求的文字编辑的工作;又或者直接把这个工作交给外编来完成。
在我刚当编辑那一年,我就曾跑到另一家出版社做过外编。那家出版社因为稿件很多,自己的策划编辑看不过来,所以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培训外编并保持长期合作。不知道这算是对文编的重视还是不重视。
无论是哪一个岗位的编辑工作,都有一个最低的岗位要求。对文编的最低要求就是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内。
从文字编辑的字面意思来看,文编是对文字内容进行编辑的工作。差错率的要求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指标化的要求,但一个没有错别字没有逻辑错误的书稿就一定是好的书稿吗?文编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
比如对文稿进行整体的框架内容的梳理,与作者沟通修改;比如因为内容与封面紧密相关,所以一个对书有感觉的文编绝对不会对封面毫无建议;甚至在编辑稿件时,文编也可能会忍不住看看与同类型其他图书有什么区别……
的确,正因为我做文编的时候做了上面这些文编的非必要工作,所以也渐渐开启了我向策划编辑身份的转变。
很多文编都有转岗到策划编辑的意愿,但无论是文编还是策划,两种工作的共同之处其实都是对图书内容的关注与投入。
对大多数人来说,图书的策划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需要一些对书的了解后才能慢慢具有的思维模式。那么,做文字编辑是一个很好的积累阶段。你在做文字编辑的时候,可以慢慢体会一本书的优缺点各在哪里。
现在还有很多策划编辑是没有真正做过文字编辑工作的。对这样的策划编辑来说,策划可能是想到一个选题点(书名),或是签下一个作者,又或是买下一本版权书。这类策划编辑虽然也与一本书的出版有关,但却和一本书的内容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他们更加关注的可能是一本书的卖点,而不是如何表达。
我无法给出这样的分工是更专业化还是更机械化的判断,但是,作为编辑工作中最原始的工作,文字编辑工作的那种枯燥、文字编辑工作时的坚持与执拗,可能恰好就是一本书神圣感的来源之一。
来源:夏日星 公号
作者:爱聊天的艾窝窝
排版:木铎君
是不是读完此文感同身受
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那么如何摆脱紧张感
做一个从容的文字编辑呢?
来听一堂质检课吧
把质检的“潜规则”都告诉你
▼